清明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,既是一個節氣,也是中國傳統的節日。除了追思與緬懷📲,郊遊踏青也是主題之一®️。
這個時節,不妨一起去郊外走走,呼吸呼吸新鮮空氣,感受春天的氣息,為我們所深愛的人好好珍惜春天,呵護健康🧘🏼♀️,欣賞這春回大地的美景。
節氣簡介
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。每年4月4日或5日開始,4月20日(或21日)結束🧎🏻♀️。我國古代將清明分為三候👴:一候桐始華,二候田鼠化,三候虹始見。
中醫認為人應四時👩🏻🦯➡️🎞,春季萬物生長🦹🏽♀️🐸,機體也是如此🏄🏿♀️,立春之後體內肝氣隨著春日漸深而愈盛,在清明之際達到最旺。
紅杏枝頭花幾許?啼痕止恨清明雨。
清明節氣好發疾病
1.心腦血管疾病
在“倒春寒”天氣中,人體受到低溫刺激後♕,會出現血壓升高🕵🏼♂️、加速血栓的形成,導致腦出血🧙🏻♂️、高血壓發病率增高。建議科學春捂,註意保暖,要註意天氣的變化🧝🏽,及時增減衣服;註意飲食調理❤️,多吃些芹菜🦹🏽、大蒜、洋蔥、蘑菇和黑木耳等,這些食物中的膳食纖維等有利於降低血液黏稠度。
2.病毒性疾病
倒春寒現象會造成機體免疫力下降;而雨水增多👩🏿🚀💒、溫度時高時低的時候⇢,病毒容易迅速傳播,使人患上流行性感冒🗄、麻疹、水痘、風疹📣、流腦👩🦳、流行性腮腺炎、肺結核等疾病。建議保持室內通風,適當鍛煉身體💇,勤洗手,公共場所戴口罩,減少與病毒接觸。
3. 過敏性疾病
清明節前後進入了植物性日光皮炎易發季節,絕大多數野菜含有光敏性物質👌🏻🧈,如馬齒莧、芥菜、灰菜、馬蘭等🔖,容易引發皮炎⛄️。建議此類患者避免食入較多野菜和暴曬太陽。
此時蟲類的活動開始活躍,到野外應避免深入草叢,最好穿著長袖衣褲及長靴,束緊袖領及褲腳口,避免皮膚暴露🏇⌛️。春季也是花粉過敏症高發期,有過敏體質的人到野外掃墓應戴好口罩🩵、墨鏡,應選擇花草樹木上風方行走,必要時還應帶上防過敏的藥物💒。
4.風濕性疾病
由於早晚溫差較大,雨水多,濕度較大。膝關節對冷空氣刺激較為敏感🖲,遭受冷空氣和濕氣襲擊以後🚣🏿♀️,關節局部容易出現麻木、酸痛等症狀,久而久之,容易發生風濕性關節炎。建議減少關節的裸露、避免風寒。
5.女性養生
有些女性在清明節期間會出現程度不同的胸悶心悸、煩躁失眠等症狀,建議自我疏肝調經🍗、寧心安神。
清明節養生註意點
1.重在肝脾同調。清明養生重在養肝、疏肝。調養肝臟有“養肝”和“清肝”之分♡🤜,健脾有醒脾👉🏻、運脾、補脾。總而言之,重視情誌調養,做到心情舒暢,少思慮。飲食要清淡,應定時定量🐦⬛,限鹽,補鉀👛,以清補為主🆗,多吃蔬菜、水果▫️,以防上火。可多吃些柔肝養肺的食品,如薺菜🙇🏻♀️🧘🏻♀️、菠菜🫃🏽、山藥等。
2. 祭掃時提醒自己穩定情緒。適度的悲傷有助於疏肝解郁,有利於心理健康。但是有心腦血管疾病、高血壓等軀體疾病以及抑郁症💋、焦慮症等心理障礙的人,更要註意不要過於勞累或傷心🔂,多提醒自己穩定情緒。
3. 提倡戶外運動。清明節還有踏青🫨、放風箏✬、蕩秋千等放松身心的中輕度體育活動,可以疏通冬日的氣血積郁,讓精神壓力得以緩解,使心胸開闊,心情愉悅,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。
清明節推薦食譜
蚌肉豆腐
作用🙁:河蚌性寒📳🫴🏻, 味甘、鹹🙇🏻。含有蛋白質,脂肪,碳水化合物,鈣,磷🎮,鐵🧏🏼♂️,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(A 、B1 、B2)9️⃣。但河蚌性涼 ,一次不可多食🧔🫲🏿,脾胃虛寒者慎用。
原料:河蚌肉100g ,豆腐2塊💶🧛🏿♂️,紹酒15g ,醬油5g 💇🏽,精鹽2g ,白糖3g ,蔥姜末10g 👩👩👧👧🛶,青蒜段5g ,熟豬油75g 🚶,水澱粉5g ,麻油10g。
製法:
1.將豆腐切成2cm小塊🌛,清除蚌肉的泥腸,用菜刀背將邊上一塊較硬的肉捶扁。
2.將洗凈的蚌肉放入鍋內,加入紹酒和少量水🌵,上火燒沸,再用小火燉約 1小時至酥爛,裝入盤內👩⚕️。
3.炒鍋上火,倒入熟豬油燒至六成熱,放入蔥姜末略煸👊🏿,再倒進蚌肉,加入醬油 👩🔬、精鹽 🫥、白糖 、豆腐和少量開水 ,旺火燒開,移小火煮 2分鐘,用水澱粉勾芡,淋上麻油,盛入湯盆內,撒上青蒜段即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