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明是個瘦子🛤,但是體檢報告拿到的時候🧙🏿♀️,卻發來了紅色警報🖨:高血脂📀。
很多人認為高血脂是肥胖者的專屬疾病,瘦子不會出現🤪,但實際上🧓🏽,體內血脂並不能完全和身體上的脂肪劃上等號。瘦子中檢測出高血脂的也越來越多💪🏼。
除了肥胖,高脂肪和高熱量飲食、長期大量飲酒、年齡的自然增加🧑💼、藥物以及部分系統性疾病都會引起脂代謝紊亂。
糖尿病、甲狀腺功能減退✋🏽、肝膽疾病、腎病綜合征、骨髓瘤🙋🏽♀️、系統性紅斑狼瘡、銀屑病等都會引起血脂升高🍻。
此外,長期服用某些藥物如利尿劑、美托洛爾等β受體阻滯劑、強的松等糖皮質激素也會引起繼發性血脂升高👩🦰🚘。
下面一起來看看體檢報告中這幾個和高血脂有關聯的指標。
總膽固醇(TC)👨🎤👩🔧:心腦血管疾病的“元兇”
這是血脂檢測必須做的項目,是引發心腦血管疾病的“元兇”。膽固醇過多會在血管壁沉積,使血管變窄,失去彈性變硬變脆🚞,漸漸將血管完全堵死,誘發心絞痛、冠心病🎧、心肌梗死、腦卒中等💂🏽♀️。
甘油三酯(TG)🚛:膽固醇的“幫兇”
甘油三酯水平升高⛹🏻♂️,是冠心病發病的危險因素👨🦯➡️♠︎,所以甘油三酯是膽固醇的“幫兇”。高甘油三脂血症的患者也更容易出現胰島素抵抗,進而引起糖尿病💅🏽。此外👱🏻♂️📎,體內過多的甘油三酯會在人體不同部位堆積,造成不同的後果:比如,堆積在皮下🙋🏼,人就會發胖🙆🏻;堆積在肝臟🧜🏽,就會造成脂肪肝。
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(LDL-C)↪️:“壞膽固醇”
LDL-C常被稱為“壞膽固醇”,它熱衷於把血液裏的膽固醇搬運到血管內壁,像河塘裏的淤泥🧓🏿,進入血管沉積在血管壁上,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,使血管狹窄或堵塞🕶。“壞”膽固醇在斑塊中的含量越高,斑塊越容易脫落或破裂👩🏼💻,堵塞血管,引起冠心病🕵🏿、腦卒中等嚴重疾病🙋🏿♀️。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🔒。
評判標準⚇♗:在抽血前最後一餐忌高油脂和酒的基礎上🕸,若至少兩次空腹血檢驗提示膽固醇(TC)≥6.2 mmol/L、甘油三酯(TG)≥2.3 mmol/L或低密度脂蛋白(LDL)≥4.1 mmol/L,則可認為是高脂血症。
劃重點:當3到6個月的生活方式幹預不能達到降脂目標時🤾♂️,就應考慮加用降脂藥物治療。
低密度脂蛋白控製在多少指標以下最理想?
這幾年,壞膽固醇越來越被關註。
對於絕大多數沒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成人來說☪️,LDL濃度在3.4mmol/L以下都是正常的🍠,維持在2.6mmol/L以下則更為理想。
醫學研究顯示LDL每降低1 mmol/L,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可以降低大約20%🍠👦🏽;隨著各類臨床研究的進展,LDL管理的策略愈發趨向於“越低越好、越早降低越好、降低的越久越好”。
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人如何調整飲食?
降脂治療中首先推薦健康生活方式⚧,其中合理膳食對血脂影響較大。當發現LDL偏高時:
要限製飽和脂肪酸(動物油、棕櫚油)及反式脂肪(氫化植物油)的攝入🏃🏻♂️,采用不飽和脂肪酸(植物油)代替👩🏻🏭,少吃油炸食品🧚🏽,每日油脂攝入在20-25g為宜🤏🏿。
增加水果、蔬菜👓、全谷薯類、膳食纖維及魚類的攝入🎀,每天攝入300-500g蔬菜、200-350g新鮮水果,每周食用280-525g魚肉。
足量飲水🏄,每日7-8杯,提倡飲用白開水和茶水。
飲用酒的酒精量🚵🏼♀️,男性不超過 25g/日🧜🏽♂️、女性不超過15g/日🖕。
最後,預防高血脂還有兩個關鍵註意事項。
嚴格管理慢性病🫙👳🏻♂️:積極控製肥胖症、高血壓、糖尿病🤾🏽♂️👩🎓、冠心病等和血脂異常密切相關的慢性病🈚️。
重視血脂篩查:小於40歲成年人每2~5 年進行1次血脂檢測;大於 40 歲成年人每年至少應進行1次。